余巍课题组发现阿司匹林乙酰化Sirt1调控小鼠肠道免疫稳态的新机制

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盐,最早用于抗炎和镇痛,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近年来,阿司匹林也被用于保护心脏、抗血栓和预防肿瘤。阿司匹林的药物机理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方面水解成水杨酸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对底物进行乙酰化,调控多方面的生理过程。然而,除了阿司匹林的经典乙酰化底物环氧合酶,阿司匹林的其他乙酰化底物仍未得到全面的研究。  2024年3月,复旦大学余巍课题组在Advanced Sc
2024-03-26

Nucleic Acids Research |杨鹏/王译萱课题组合作揭示锌指蛋白ZNF506抑制逆转录病毒的机制

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es)是一类致病性病毒,它们具有将其RNA基因组逆转录为DNA的能力,并将这段DNA插入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生成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RV),导致感染和疾病。为了应对逆转录病毒的威胁,生物体进化出了一种强大的免疫机制,其中关键的成分是Krüppel-associated box zinc finger proteins(KZFPs)。KZFPs是一类含有Krüppe
2024-03-26

基础医学院王勇波组合作揭示肺癌多胺分解代谢激活产生的脆弱性与靶向策略

多胺是一类多阳离子烷基胺代谢物,参与多个基本生物学过程,在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多胺代谢在肿瘤中通常失调,引起多胺水平升高,被认为是癌症治疗靶点。多种靶向多胺代谢的药物已经被开发出来,尽管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抗癌活性,然而单独使用这些药物对癌症患者的疗效十分有限。因此,了解癌细胞如何通过代谢重编程减轻多胺代谢药物疗效具有重要意义。肺癌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最多的恶性肿瘤,约8
2024-03-26

附属瑞金医院胰腺癌重要研究登《自然医学》封面,将改善胰腺癌总体生存率

  近日出版的国际医学顶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以封面文章发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胰腺癌最新研究进展:在全球范围内首次筛选出预测胰腺癌化疗敏感性的蛋白标志物。该研究结果将改写目前的治疗指南,改善胰腺癌治疗总体生存率。   研究采用多组学方法,对有三年以上随访资料的191例患者的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测序,成功构建了基于蛋白组学的胰腺癌预后预测模型。研究发现了两个
2024-03-25

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联合附属瑞金医院在国际期刊发表牙周炎与阿尔茨海默病...

牙周病作为口腔常见病,不仅影响口腔健康,也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相关。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宋忠臣主任医师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刚教授团队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与治疗杂志》发表最新研究论文,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牙周龈下菌斑微生物组学及龈沟液代谢组学特点及其潜在诊断价值。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临床上引发痴呆的最常见病因,尚无有效治
2024-03-25

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自然》子刊发文:找到促进骨愈合潜在新路径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张长青、高俊杰课题组再次联合西澳大利亚大学郑铭豪教授在《自然》子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论文,揭示了穿骨皮质血管生成的新机制:骨细胞通过线粒体转移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成血管,进一步扩展了骨细胞及其线粒体转移在维持骨稳态环境领域的认识。   以往认为骨细胞是静止细胞,近年,张长青、高俊杰课题组针对骨细胞及其线粒体展开多项研究发现,骨细胞及其线粒体在骨骼
2024-03-25

Mol Psychiatry︱时杰教授团队发现疼痛性躯体症状可预测抗抑郁药物疗效

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类型,影响全球超3亿人。临床研究显示,高达76%的MDD患者主诉存在躯体症状,特别是不明原因的疼痛性躯体症状(Painful physical symptoms, PPS)。对于MDD患者,临床治疗以一线抗抑郁药物为主。然而,一半以上的患者治疗反应性不佳,仅不到30%的患者在首次服用抗抑郁药物后达到临床痊
2024-03-22

药学院王永辉教授/谢琼副教授团队发现新型腺苷A2A/A2B受体双靶点拮抗剂可用于肿瘤免疫治疗

腺苷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包括A1R、A2AR、A2BR和A3R四种亚型,每种亚型都有独特的药理特征和组织分布。A2AR/A2BR作为代谢型免疫检查点,其表达异常与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密切相关。研究表明,A2BR主要表达在髓系细胞和癌细胞上,这与主要表达在T细胞上的A2AR构成了潜在互补。因此,同时阻断A2AR/A2BR信号传导,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然而目前仅有一个A2AR/A2B
2024-03-22

Genome Biology | 刘琦团队开发基于细胞类型空间邻域嵌入的多切片空间域智能解析平台

空间转录组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空间转录组数据的智能解析提出了重大挑战,其中对于空间域(Spatial domain)的识别尤为关键。空间域系指细胞在空间中形成的多细胞近邻结构(如肿瘤的三级淋巴结构,TLS),与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对空间域的深入解析对于理解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发现新的疾病标志物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案等均有重要意义【1】。 2024年3月19日,同济大学刘琦教授课题组(博士后段
2024-03-21

【科研进展】 同济大学章小清/刘玲/房玉江团队Cell Metabolism发现胞内pH-Smad5信号通路...

胞内酸碱度(pH)是重要的生化信号,与细胞生理功能紧密相关,但细胞如何感知及适应胞内pH变化仍然未知。章小清/刘玲/房玉江团队前期研究创新性地发现了Smad5是细胞内的共性酸碱度感受器,实时感知胞外微环境,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改变所导致的胞内pH变化,进而通过调控代谢反应来维持胞内能量稳态。研究团队提出细胞中存在一条共性的胞内pH-Smad5信号转导通路的初步构想。 2024年3月20日,同
2024-03-21
科研狗©2015-2024 科研好助手,京ICP备20005780号-1 建议意见

服务热线

178 0020 302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