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保亮/罗婕团队揭示低密度脂蛋白及其受体通过线粒体降解的新途径

2023年6月5日,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刊发了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泰康生命医学中心、细胞稳态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宋保亮/罗婕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论文,题为“Delivery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from endocytic carriers to mitochondria supports steroidogenesis”
2023/06/06

齐岭、吝易实验室揭示脂肪细胞内质网中错误折叠的蛋白处理新机制

细胞通过各种不同的蛋白质量控制机制(Protein Quality Control Mechanisms)防止有害蛋白聚集。 这些蛋白质量控制机制的退化或故障导致众多人类疾病,如糖尿病、癌症,和各种老年疾病等。内质网作为蛋白质折叠和质量控制的主要场所,利用内质网蛋白降解 (ERAD) 和内质网自噬 (ER-phagy)两种机制降解错误蛋白。
2023-06-05

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刘敏副研究员与合作者揭示营养感应调控脂肪变性的新机制

营养感应对于生物体优化代谢过程以响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至关重要,而营养感应的失调通常会导致多种代谢性疾病(1,2),解析营养感应机制有助于代谢性疾病治疗策略的优化与迭代。
2023-06-05

Development∣朱健/刘敏课题组揭示Notch信号表观调控新机制

在多细胞生物复杂的发育进程中,基因的时空表达需要受到精确的调控。作为一个经典的发育相关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在发育进程的多个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细胞分化、细胞增殖、模式形成和成体组织稳态等(1),其失调可导致严重的人类发育缺陷和多种癌症(2)。
2023-06-05

中美研究团队合作解析METTL16驱动白血病发生的机制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成人中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约占所有急性白血病病例的70%。尽管治疗策略有所改进,但AML通常进展迅速,大多数患者最终会对治疗产生耐药或复发。因此,需要更好地了解白血病发生的分子机制,以便确定新的治疗靶点和开发改进的治疗药物。
2023-06-05

Nature Medicine利用“深度测序”识别出以前未描述过的遗传变异

  费城儿童医院(CHOP)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对潜在危及生命的血管异常患者的组织样本和无细胞DNA进行极其彻底的基因组“深度测序”,捕获了几种与疾病相关的遗传变异,这些变异是传统基因测序方法无法捕获的。超过60%的患者在接受了与这些新发现的基因变异相关的靶向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改善。研究结果发表在今天的《自然医学》杂志上。
2023-06-05

国内首款原创小分子口服CXCR4拮抗剂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今天,盛世泰科自主研发的CXCR4拮抗剂CGT-1881完成I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给药。CXCR4拮抗剂在全球越发受到关注,公司针对该靶点开发的CGT-1881用于血液癌造血干细胞动员等治疗领域,是国内唯一的原创小分子口服CXCR4拮抗剂,给患者提供更好的依从性和可及性。
2023-06-05

NAR+Transcription+STAR Protoc | 季雄团队在基因表达调控领域取得进展

染色质的三维结构被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单位,包括染色质疆域、A/B区室、拓扑学相关结构域(TADs)、增强子-启动子环等。尽管相关研究已经进行了数十年,但是染色质结构的建立、维持和调控的分子机理仍然不完整。其中,染色质相关调控因子的发现是研究染色质三维结构调控机理的瓶颈之一。
2023-06-04

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李子孝/王拥军教授团队《Sci Bull》发现感染可能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低LDL-C-高院内死亡风险”的重要原因

202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李子孝教授、王拥军教授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发表了题为“U-shaped association between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s and risk of all-cause mortality mediated by post-stroke infect
2023-06-04

Advanced Science|陆剑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新冠病毒密码子演化规律并提出mRNA疫苗优化策略

2023年6月2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陆剑课题组与中国医科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钱朝晖课题组合作,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Optimization and deoptimization of codons in SARS-CoV-2 and related implications for vaccine development的论文。
2023-06-03

樊东升/高召兵/贾怡昌研究团队在Cell Research发表肌萎缩侧索硬化致病研究的最新成果

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樊东升教授、中科院药物所高召兵教授、清华大学医学院贾怡昌教授联合研究团队,在国际高水平期刊、Nature杂志子刊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封面(2023第七期)文章,题目为《内质网阴离子通道维持的离子稳态破坏导致肌萎缩侧索硬化病理改变》(‘Disruption of ER ion homeostasis maintained by an ER anion ch
2023-06-02

隋森芳院士团队在Nature上发文揭示核孔复合体转运核糖体前体的分子机制

NPC(核孔复合体)是细胞内最庞大、最复杂的分子机器之一,是介导生物大分子进行核质转运的唯一通道,参与细胞内众多重要的生命活动,其功能的紊乱能够引起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严重的疾病。近年来,通过整合冷冻电镜技术、X射线晶体学、质谱学和人工智能等技术,NPC的三维结构正在逐步得到解析。然而,关于其核质转运的分子机制仍然是不清楚的。核糖体是NPC转运的最具代表性的生物大分子组装体之一,负责合成生命的基
2023-06-02

Nucleic Acids Research | 李湘盈课题组解析红细胞发育各阶段的多维度染色质动态

红细胞是人体中数目最多的血细胞,健康人体每天会新生约二十亿个红细胞以替代受损或失去的红细胞,其发育过程的障碍会导致各类贫血疾病的发生,例如先天性纯红再障(DBA)等 [1-3]。理解红细胞发育的动态改变及机制对贫血类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具有极大的基础生物学及转化意义。红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其发育可以被分为两个阶段: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的红系祖细胞和能够快速分化脱核的红系前体细胞阶段。
2023-06-01

Systematic Biology | 张蔚课题组和合作者开发基于深度学习的基因渐渗推断方法

解决分类群之间的演化关系是演化生物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在大数据时代,随着测序技术和分析方法的发展,多项研究发现类群之间的杂交和基因渐渗可能强烈的影响了生命之树,并在物种形成和适应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现有基因渐渗检测方法仍具有一定局限性,如依赖大样本量、受限的系统发育关系或精确的种群演化历史等。因此,在基因流广泛存在的背景下,评估物种之间的复杂关系仍具挑战。同时,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已经迅
2023-06-01

上海交大李雷课题组综述独特微生物资源生物合成潜能释放新方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李雷课题组应邀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Biotechnology Advances》发表题为“Accessing hidden microbial biosynthetic potential from underexplored sources for novel drug discovery”的综述文章,针对不同生境的未充分挖掘的独特微生物资源,梳理了三类天然产物高通量
2023-06-01

脯氨酸羟基化修饰调控2型糖尿病的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青岛大学研究人员首次解析脯氨酸羟基化修饰调控2型糖尿病进展的新机制,揭示了脯氨酸羟化酶3(PHD3)通过羟基化增加糖异生关键转录因子CRTC2的核定位与活性,进而增加肝脏糖异生基因表达和葡萄糖产生。该研究成果于5月30日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   肝脏作为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肝脏糖代谢在维持机体血糖稳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023-06-01

心脏内科陈晓平教授团队在STTT发文:系统总结分子信号通路在血管功能调节和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

近日,我院心脏内科陈晓平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IF:38.104)发表长文综述:Signaling pathways in vascular function and hypertension: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therap
2023-06-01

陈学峰课题组在《自然·通讯》发表DNA同源重组修复的新调控机制

2023年5月25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泰康生命医学中心、免疫与代谢前沿科学中心陈学峰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上发表了题为Bre1/RNF20 promotes Rad51-mediated strand exchange and antagonizes the Srs2/FBH1 helicases的研究成果
2023/05/30

《Nature Medicine》阿尔兹海默症新的血液生物标志物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导致进行性记忆丧失和痴呆,使患者丧失许多富有成效的生命。在组织层面上,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标志是淀粉样斑块的积累——大脑神经细胞之间的蛋白质聚集体——以及神经元内部形成的被称为tau缠结的无序蛋白质纤维团块。几十年来,脑科学家认为淀粉样斑块和tau蛋白缠结的积累不仅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征兆,也是其直接罪魁祸首。
2023-05-31

Molecular Cell | 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再获新进展!解析人类pre-tRNA剪接机制,完善

从tRNA前体 (pre-tRNA)中去除内含子在生命的三个王国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人类中,这一过程是由tRNA剪接内切酶(TSEN)介导的,包括四个亚基:TSEN2、TSEN15、TSEN34和TSEN54。2023年4月6日,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在Molecular Cell (IF=19)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pre-tRNA intron removal
2023-05-31
科研狗©2015-2023 科研好助手,京ICP备20005780号-1 建议意见 友情链接:小邦科研

服务热线

178 0020 3020

微信服务号